神秘而辉煌的苏美尔文明,其发展高度令人惊叹。无论是数学、文化,还是天文历法的成就,都远超同时期其他文明。据考古发现,苏美尔文明的诞生时间比古埃及文明早了约一千年。后来崛起的古巴比伦文明,实际上是全面继承并发展了苏美尔文明的各项成果,才得以达到如此高度的辉煌。
苏美尔人一直笼罩着诸多谜团。他们出现后迅速建立起最早的城邦国家,掌握了先进的水利灌溉技术。同时,他们在数学和天文学领域的成就也极为卓越,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太阳系中行星的数量。更令人惊奇的是,他们创造了文字,建立了学校,培养懂得读写的书记员,这些人是最早的知识分子和文化阶层。
这些成就无疑说明,苏美尔文明绝非一朝一夕形成。在他们进入两河流域之前,苏美尔人必定在某地长时间沉淀和积累。于是,疑问随之而来:苏美尔人究竟源自何方?深入探究后会发现,他们的起源背后隐藏着一场波澜壮阔、震撼天地的地球大灾难。
展开剩余89%苏美尔文明的秘密,藏匿在各种零星的线索之中。细细研读,竟会发现它与华夏文明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。在远古时代,神话和信仰体系极其重要。一个文明对自身起源的认识往往隐藏于其神话故事里。
苏美尔神话讲述,宇宙起初诞生于“纳姆”,即最初的混沌与虚无。天空之神安和大地之神祺是最初诞生的神祇,但此时天地尚未分明,仍浑然一体。随后,安与祺结合,生下了一批神祇,称为“阿努纳奇”,意为安和祺所生的众神。
其中一位神祇恩利尔,掌管风雨与风暴。诞生后,他凭借强大的力量,将原本连结在一起的天地强行分开,天由安继续掌管,地则归恩利尔管理。这与中华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惊人相似:最初天地混沌一体,盘古出生后,用斧头劈开天地,自己化为山河万物,成为大地之神。两者的创世神话仿佛一脉相承。
在苏美尔神话中,恩利尔还有兄弟姐妹,分别是水神兼智慧神恩基,以及肥沃土地之神宁胡尔萨格。令人惊讶的是,恩基与宁胡尔萨格不仅是兄妹,还是夫妻。根据出土的泥板雕刻,他们都呈现人头蛇身的形象。
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华夏神话中的伏羲与女娲,同样是人头蛇身,且兄妹兼夫妻。两对神话人物的形象极为相似。更为神奇的是,苏美尔神话记载恩基和宁胡尔萨格创造了人类,因为恩基拥有一根权杖,能够洞察生命最微小的结构,用神血肉创造人类,并传授智慧和农业知识。对应着华夏神话中女娲以泥土造人,伏羲观天察地,教人婚嫁礼仪并创八卦,堪称智慧之神。两者如同一个模子铸就的神话体系。
苏美尔人眼中的天地宇宙,亦与华夏极为相似。他们认为天是一个封闭的圆顶,四周环绕着盐水海洋,而方形的基座则是大地。这不正与华夏“天圆地方”的宇宙观不谋而合?
苏美尔神话中,大地基座之下还有一个幽冥世界“库尔”,死者的灵魂以影子形式生活于此。此处灵魂的安危取决于生者对死者的葬礼是否隆重。厚葬者可享优待,过上好日子;草草埋葬者则陷入困苦,甚至纠缠活人。这种生死观念与华夏文化中“事死如事生”、随葬财宝以备来世的传统不约而同,表现出对生死的深刻敬畏。
除了神话,远古文明普遍有对神明的虔诚信仰,无论是国家大事如战争灾荒,还是个人健康,都通过占卜向神祈求指引。苏美尔人的占卜方式别具一格。
华夏先祖的甲骨文起源于对龟甲的占卜,祭司将龟甲置于火上,观察裂纹形态,预测吉凶祸福,并以象形文字记录。令人惊奇的是,苏美尔人的占卜方式与此相似,只是他们用的是羊肝而非龟甲。祈祷后,将羊肝放火烤,看其裂纹,推断未来。
为何华夏用龟甲?因龟被认为是有灵性的动物,能感知天地奥秘。而苏美尔人为何选用羊肝?中医理论中,肝藏魂,魂居肝中,肝血滋养魂魄,肝脏被视为神圣之所。苏美尔人同样认为肝脏是灵魂的居所,具有神秘感应能力,因此用于祭祀和占卜。为占卜,先让病人向羊鼻吹气,再取肝烤裂纹,结果用新鲜泥板复制,留作记录,形成著名的羊肝占卜泥板。两者的占卜方式如此相似,仿佛同出一源。
苏美尔王表极其神秘,记载了国王们的统治时间。在大洪水之前,传说中的国王们寿命长达约两万年,之后则缩短至千年、数百年不等,且每位国王姓名和在位时间都明确记录,这在其他古文明中罕见。
令人惊奇的是,华夏文明也流传着类似远古王权的传说。《史记·三皇本纪》记载:天地初立,有“天皇氏”十二兄弟,各执政一万八千年;接着是“地皇”十一兄弟,同样统治约一万八千年;再后是“人皇”九兄弟,分掌九州,历经一百五十代,共四万五千六百年。每代王约三百年。与苏美尔王表的记载对比,几乎如同同一故事的不同版本。
对苏美尔乌鲁克王朝神庙遗址的研究揭示,他们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。不同于其他文明纯用石材建造,他们采用土木混合结构,用泥巴和芦苇制成泥砖,再用木材混合砌墙。神庙多建于高台之上,最高达十五米,约五层楼高。由此推断,苏美尔文明的先民或曾居住于高原或山地,认为高处更接近天空与神灵,迁居平原后依旧保留建高台神庙的传统。
还记得阿卡德人称苏美尔人为“黑头发的人”吗?这正是典型的东方人种特征。结合神话、信仰和建筑风格,苏美尔文明的神秘面纱渐渐揭开。而背后的推动力,正是一场堪比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大灾难。
2007年,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在北美发现一层异常深色泥土,称为“黑垫”。深入挖掘,发现这层泥土中含有细小球状颗粒、炭颗粒和纳米钻石,这些只有极端高温高压环境才能形成。进一步分析发现,稀有金属铱含量极高,而铱多来自地外小行星。这暗示一场陨石撞击的可能性。
随后,科学家组成24人团队,在全球170处采样。古生物学家发现,约12900年前,北美长毛猛犸象、剑齿虎等大型动物,以及土著克劳维斯文化几乎同时消失,仿佛地球环境遭遇剧变。
这场灾难引发全球平均温度骤降7至8摄氏度,进入长达1300年的小冰河期。冰盖扩展至极地、阿尔卑斯和青藏高原,欧洲地层中竟出现仅北极存在的仙女木植物残骸。
全球范围内,撞击和燃烧的证据遍布,覆盖面积达千万平方公里,约为北半球陆地的十分之一。此灾难强度是恐龙灭绝事件的三倍。推测罪魁是一颗直径达百公里的小行星,撞击地球后分裂成多个碎片,落在四大洲,引发7亿吨TNT当量爆炸,全球震荡,温度瞬间升至2500摄氏度。格陵兰留下31公里陨石坑,科学家将此事件称为“新仙女木事件”。
如此浩劫面前,地球文明何其脆弱。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文明极可能在这次灾难中消失殆尽。余下文明所见的则是毁天灭地的地震、海啸和极端气候。这些灾难成为幸存古文明共同的记忆。
中国古籍《淮南子·览冥训》记载:“四极废,九州裂,天不兼覆,地不周载,火炎炎而不灭,水泱泱而不息。”玛雅文明也谈及“毁灭性的大破坏……大洪灾……人们淹死于从天而降的黏雨中。”苏美尔的《吉尔伽美什史诗》则述说:“洪水伴风暴,几乎一夜淹没所有高山,唯有山顶幸存者得以存活。”
彼时人类惟一的选择,是逃往高原与山地避难。12900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及随后的洪水,恐怕正是所有古文明中大洪水和方舟传说的真实根源。
顺着神话的线索,青藏高原昆仑山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圣地。当全球被海啸淹没,海岛上的亚特兰蒂斯文明被毁,黑发黄皮的华夏族幸存于昆仑山脉。
洪水退去,冰河期降临,高寒山地变得难以生存。史前人类纷纷下山,迁徙至平原寻找适宜生存的环境。一支沿黄河而下,孕育中原文明;另一支沿长江而南,创造了良渚文化;还有一支西迁,经过阿富汗高原和伊朗高原,最终到达两河流域,定居美索不达米亚平原,自称“文明君主之地”的人们,被当地阿卡德人称为“黑头人”。
这里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定期泛滥形成的肥沃平原,适宜农业发展。凭借自身已有的高度文明基础,苏美尔文明迅速绽放辉煌。穿越历史迷雾,揭开神话面纱,苏美尔文明的前世今生由此浮现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炒股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